犹记得第一次见到张锁根是在2010年,这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——江西省新余百乐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,披着旧外衣,懒散地拖着名牌皮鞋,带领众人参观百乐的厂房和员工食堂。但见他昂首信步前行,即便一脚踏进泥泞,也不以为意,把鞋子拖出来后,继续大步朝前走。
不修边幅、不拘小节,是张锁根给人的第一印象。
天生我材必有用
1987年,张锁根高中毕业,因几分之差与大学无缘,走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。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,张锁根很是犹豫、彷徨,但最终他选择坚信: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人生需要奋斗。
榜上无名,脚下有路。经再三思索,张锁根决定一人闯荡社会。几番尝试,张锁根先后做过木工,泥工,搞过养殖,做过油豆腐。1990年3月,一个偶然的机会,张锁根与粮食结缘,率先在新余市城北农贸市场开办了一家私营粮油店——“都得利”粮油门市部(厂家、商家、消费者各方都得利之意),从此,张锁根开始了他的粮油经营之路。
风里来雨里去,肩挑手提,一个黑瘦的年轻人足迹踏遍全市楼道巷口,经过一年的精心经营,“都得利”粮店略有盈利,第二年,张锁根把积攒下来的钱开办了第二和第三家粮油店。那时,订货送货、开票守店,大事琐事,什么都得自己做。张锁根回忆说:“那些既当老板,又当店员和搬运工的日子,有时累得站着都要打瞌睡,不知道走了多少路,爬了多少级台阶,流了多少汗,我至今刻骨铭心,创业之艰辛非常人所知。不过由于我出身农民家庭,经历过贫困潦倒的岁月,吃苦耐劳是我的本性,在我的记忆里,从来没有休息日,没有节假日,没有上下班时间,经常是起早贪黑,披星戴月,有时累得筋疲力尽,连路都走不动。”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两年积累,张锁根终于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。1992年,张锁根邀两个朋友,自筹资金2万元办起了日产15吨的新余百乐大米加工厂。
工厂创办之初,由于粮源、资金、业务等各方面的问题,张锁根一度陷入困境,每天的大米销量只有4000斤左右,面对困难,张锁根没有动摇,他横下一条心,又开始独自一人跑粮源、筹资金、钻市场、引进技术和人才。为了调粮,当时张锁根踏遍了周边县、市多个角落;为了销售,张锁根跑遍新余市内每一家粮店,绞尽脑汁、苦口婆心,以自己的真诚换取顾客的信赖。
由于张锁根的诚实守信和经营有方,新余百乐大米生意越做越红火,各项指标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至2001年,新余百乐已发展到拥有3条成套大米加工生产线和两条副产品处理生产线。2002年8月,百乐大米加工厂变更为百乐工贸有限公司,创业之路愈走愈宽,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。
扶摇直上九万里
经过10多年的发展,新余市百乐工贸有限公司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,全国最大规模的粮食加工骨干企业之一,成为一家集粮食收购、加工、销售、储备及贸易为一体的股份制集团公司。
据公司办公室主任庄小春介绍,新余百乐工贸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百乐工贸)主导产品为大米和米粉。大米生产线两条,年加工能力为20万吨,产品有5大系列50多个品种,覆盖全省及南方多个城市;米粉生产线两条,年生产能力4万吨,米粉共有两大系列10多个品种,畅销全省,并成功出口。公司产品先后通过绿色食品A级、ISO9001、ISO22000认证及食品卫生出口注册备案,先后获得“江西省名牌产品”、“江西省放心粮油”、“江西省著名商标”、“质量信得过产品”、“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”等荣誉称号。
张锁根说:“企业能有如此的快速发展,得益于政府的扶持,领导及朋友的帮助,客户的信赖,各方面缺一不可。”
2004年初,百乐工贸投资8000万元,在新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60亩,新建了百乐粮食工业园。同年9月,随着年产6万吨优质大米生产线的竣工投产,百乐工贸实现了新的飞跃,公司在职职工由最初的3个人增加至300余人,厂房面积由当初的10多平方米扩建到2万多平方米,拥有固定资产6200万元,销售收入突破1.8亿元。
百乐品牌逐渐在新余地区家喻户晓,当地很多顾客一进粮油店,直接要求购买百乐大米,百乐大米在新余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%,并远销广东、浙江、广西、海南、福建、上海等地,产品供不应求。
近几年,百乐工贸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,带动农民增加收入,农业增效,提高农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公司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、“公司+农民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、“公司+粮食经纪人+农户”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,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、品牌优势、市场销售渠道优势。公司坚持发展订单农业,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,走农业产业化、集团化的发展之路,用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来推广新品种、优质品种,以订单方式联合农户,带动示范区的水稻种植,以产中技术服务帮助农业进行产业升级,促进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,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张锁根讲,百乐工贸在推进农业产业化、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,大力发展基地建设,在新余市29个乡镇建立优质稻示范基地20个,面积11万亩之外,同时在新余市周边地区(高安、峡江、安福、樟树等)开辟原粮基地8个,面积5万余亩,间接带动农户30余万户。而基地的建设,保证了公司原粮的稳定供应,同时公司在种植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管理,严格按绿色食品相关标准组织生产,保证原粮质量。
张锁根坚持“政府牵头,企业出力、农民得实惠”的理念,与新余市种粮大户合作,成立了种粮大户协会。同时,在分宜县、渝水区、仙女湖区、经济开发区77个村委组建了102个粮食专业合作社。采取“公司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,实行多种形式的粮食订单模式,与粮食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,实行了“六个统一”,即统一供应良种、统一生产标准、统一农资供应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产品收购、统一价格结算。
与此同时,还与合作社签订生产合同,明确落实品种、种植面积、收购粮质、数量及承诺种植服务、收购价格、付款方式等,让社员吃上了“定心丸“,使得订单履行率达95%以上。
千金散尽还复来
百乐大米销售以江西省省内为主,在新余市有上千家直销店,在全国各省多家粮油及食品批发市场上货。2011年,百乐工贸年销售额已超4亿元。因为公司米粉市场良好,前景广阔,公司正规划扩大米粉生产规模,建设5-7条米粉生产线。
企业发展迅速,盈利日益增多,从财富的占有量上来说,张锁根不再是当年的张锁根。同时,张锁根又仍旧是当年的张锁根: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,淳朴憨厚的个性,“都得利“的做人做事风格。
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,张锁根不是“吃货”,他对饮食并不挑剔,管饱就行,张锁根不赌博,不抽烟,不得不喝酒的时候才喝一点,他唯一的爱好,就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。他每天都在思考,如何让企业做得更大更好,如何让百乐品牌更受消费者认可,如何让百乐工贸的几百名兄弟姐妹过得更好。思考的同时,他在做,在行动,在落实。
张锁根对人才极为重视,他曾说: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财富,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、能动性极其重要,要多注重员工的思想和生活,要有足够的工资保障,要让员工快乐地劳动,安稳地生活。”这些,张锁根都落到了实处。
张锁根更重视对公司领导层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培养,公司出资,第一批送4位高管去北大EMBA学习,第二批计划送数位中层领导去江西财大、南大等知名院校去参加培训。
张锁根自己更是非常热爱学习,他看过有收益的书后,就推荐给大家看,比如《向财务要利润》、《做人做事做生意》,以及名人自传类书籍等。
据悉,每年年中,百乐工贸都会组织一次大聚会——聚集全市1000余名粮食经纪人及种粮大户,举行返利分红大会。凡是积极为百乐工贸卖粮的经纪人或大户,都可得到不同数额的回报。
同时,百乐工贸每年在收稻时期,都是坚持“敞开收购”的原则,不压级压价,不坑农伤农,让农民自觉种粮,愿意种粮,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,实实在在让农民得到实惠,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
加上每年每月依法积极纳税,张锁根真正地做到了让国家、企业、员工、经纪人及种粮大户、农民和消费者“都得利”,张锁根本人也得到了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张锁根说,展望未来,百乐工贸将遵从集团化、产业化的方针和战略,秉承“发展粮业,造福大众”之理念,做大做强,走精深加工、可持续发展之路,全力打造粮食加工航母,铸就百年企业,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,形成大米、米粉、油脂等多项产品加工的综合性企业,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知名、世界有影响的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。
人物简史:张锁根,1965年10月生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观巢镇上汾村,经济师,现任新余市百乐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,先后担任江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、江西省食品行业协会理事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,曾获得“江西省劳动模范”、“江西省优秀粮油企业家”等荣誉。
人物语录:
1、创业需要激情,需要吃苦,更需要勇气,要敢于吃“螃蟹”,敢为人先。
2、生意以和而隆,诚信能招天下客。
3、人活着要有精神,爱拼才会赢,敢闯就会红。
4、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,好的环境就是舞台,只要政策好,环境优,没有创不大的业。
5、宁做赚50元的老板,不做赚100元的打工者。
懂得分享与感恩方能成就大我
新余百乐工贸有限公司由一个只有3名员工的小厂发展成为现在拥有300多人的一家集粮食收购、加工、销售、储备及贸易为一体的股份制集团公司,由一年销量几千斤大米到如今销售额逾4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,百乐工贸的快速发展,百乐工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锁根功不可没。
粮食加工须严谨慎重
粮油市场报:据说你涉足粮油行业之前,曾做过不少工作,为何对大米行业情有独钟,一做就是22年?
张锁根:我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民,一直与粮食最亲,与土地有着解不开的缘分,我觉得,农民的血液让我受益良多。我的性格和思想等方面也很适合做农业,另外,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,我有这点儿地利。
粮油市场报:22年的粮食加工经历,你有什么收获?
张锁根:粮食是微利行业,却又关乎到国家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,做加工必须要严谨慎重,做销售必须要诚信,做管理必须要重视人才,总的来说,要尽量去满足所有与你打交道的人的要求,然后,你自己也就成功了。
粮油市场报:你是如何做到“都得利”的呢?
张锁根:首先是把企业做大做强,扩大产品销售,从薄利多销、产品高性价比做起。同时,兼做相关的行业,比如,百乐工贸在做大米加工的同时,又做米粉,米粉的利润要比大米高些,当然,技术水平各种要求又高得多。另外,百乐工贸早已涉足地产行业,新余市是全国宜居城市,但外地人在此购房的并不多,房价从全国范围来看一直不高,且在最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,百乐地产公司的销售一直还不错,这主要是依托百乐大米多年的品牌信誉吧。
做人应感恩
粮油市场报:听说与不少粮油中小企业相比,百乐工贸的发展环境还是比较好的,具体情况如何?
张锁根: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,百乐工贸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。为了扶植百乐工贸做大做强,近年来社会方方面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。比如,新余市领导多次帮助百乐排忧解难,向上要政策,跑银行;再如,百乐工业园刚落户高新区时,有关部门“一路绿灯”特事特办,帮助企业解决很多难题。做人应该感恩,我非常感谢他们。
粮油市场报:事业的成功,给你带来了不小的变化,也让你获得了“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”、“全省十大行业先锋”等荣誉和头衔,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?
张锁根:如果说有变化,也是变得更有自知之明,经历得越多,越发现自己的渺小,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越多,必须坚持学习,与时俱进。
粮油市场报:历经磨难,事业终有所成,在回报社会方面,百乐工贸都做了哪些工作?
张锁根:主要是修路、建校、救助贫困生等公益事业,累计捐赠金额近10万元。2008年汶川地震,个人捐款20余万元。深知老百姓兄弟冷暖,先后吸纳了200多名农民工进厂,缓解农民就业难题。